重庆,一座涂鸦之城

2019-3-10 16:10| 发布者: admin| 查看: 1176| 评论: 0


尽管来之前也看了些游记和图片,但实际置身其中还是很惊讶重庆对于涂鸦这一形式的包容。


一下飞机,坐着网约车驶向酒店,车窗外的景致飞速向后倒退,仍瞥见了某些路边水泥墙面上的涂鸦。



坐着轻轨好奇地左顾右盼,某些站的路基也被涂鸦爱好者当成了画布。“转角遇见你”,我们每个人何尝不是在期待这种轰然而至的缘分?



重庆有很多《从你的全世界路过》的取景地,也有很多以其为主题的涂鸦,下图是我最喜欢的。小孩子并不在乎这些,只顾着跟斜坡较劲,爬上去又滑下来。说实话,我都没看过这电影,但电影名起得太好了,足够文艺。不知为什么就让我想起了余秀华的诗:I Crossed Half of China to Sleep with You



跟着导航走向目的地,由大街拐入小巷,看着高高的陡坡有种被引入歧途的惊悚感,但随后路边墙上不时出现的涂鸦却给了人继续爬上去的动力:)





四川美术学院的老校区(黄桷坪校区)附近马路两边的居民楼由大片大片的五彩图画润色,被戏称为涂鸦街,游客多数都提早从川美前一站下车,为的是瞧瞧这些有趣的建筑。总有人突然驻足兴奋地指点着:那是奶牛!那是长颈鹿!……那是熊猫么?






在川美校园大门口的墙外,专门有大一片区域供人们自由涂鸦……循着油漆味儿就能找过去。很多人都喷的很嗨,还有家长带孩子来的,其实这些图画被一层层的油漆覆盖,根本就看不出个所以然来,大家享受的是其间自由乱画的过程。换作其他城市,这样的行为肯定是被严厉禁止的。单就这一点,便可以让某些陌生人爱上重庆。





去年国庆节带孩子去过青岛,我说散落在老城区各处的涂鸦给青岛增添了许多靓丽的颜色,但青岛的涂鸦还不能跟重庆比,不仅数量少,更因为重庆城市骨子里自带故事,涂鸦也因此有了浓郁的电影色调。



实际上,短短几天我看到的只是重庆最外在的一层罩衣,很多住宅区域、不知名的小路、被本地人视为寻常的身边图案、那些尚未被驴友推荐到游记里的城市角落,由于时间关系我还无暇探寻。




重庆作为我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,当年的“合川火柴”、“红岩墨水”、“三峡电风扇”、“将军牌电冰箱”早已销声匿迹。但是,很多老厂区仍然存在,大部分被陆续改造成特色工业园,里面的涂鸦与工业背景相得益彰。


上述因素极大地吸引着我,如果某一年的夏天我能再次造访重庆,我想走近那些老厂房,拍些闷的、红的、绿的照片,或者就是纯粹的黑白……



谁能想到,在新时代,重庆摇身一变从亟待转型的工业城市成了网红。



孩子第一次骑摩托车,如果没有漫画般的人物彩图,仅仅是一堵长着绿苔的破墙,下面这张照片就会了然无趣。



而在北京,所有的涂鸦都是可着偏僻的、肮脏的角落进行着,我经常在有垃圾堆的墙角看到一两处彩色图案,好像这种东西先天就带着暗黑属性一般,见不得阳光。



第一次在北京看到涂鸦还是2007年的三里屯3.3服饰大厦的地下停车场;798艺术区倒是有些正大光明的涂鸦,属于常换常新的;2017年北二环青龙胡同口的墙上被画了一条栩栩如生的青龙,算是保持比较久的,去年下半年不知哪天被抹去了;家附近小河边的桥下,应该是服装学院的学生画了一些涂鸦,我特别珍惜,总怕被城管发现给涂白了,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去瞅瞅。



与随处被张贴的小广告相比,涂鸦这种东西肯定不是牛皮癣。如果一座城市足够有趣,涂鸦肯定有其更多的容身之所。



很多人出门旅游都不可避免的拍些到此一游的照片。我不知道那些在北京以天安门城楼为背景拍照的人,内心是何想法,估计最多是高兴罢了,还有很大部分人是为了发朋友圈,宣告自己来过。但所有奔着下面“我爱重庆”四个字的涂鸦去合影的人,大部分的内心可是真爱啊,无论是为了美食、美景、美人,还是别的什么……



在重庆的每一天都过得飞快,日子就觉得短了许多。山城、江城、雾都、魔幻、立体,都是用来形容重庆的,相信不久的将来,涂鸦也会成为这座有趣城市的独特名片。

最新评论

返回顶部